6月27日,来自全省10家基金会、21家社会服务机构,共48位从事孤困儿童服务的公益伙伴,齐聚郑州,从具体服务的困惑出发,通过问题地图、服务场景再现、案例研讨等多种方式,产出了与会伙伴共同认可的孤困儿童工作基础服务伦理,并承诺在后续的工作中贯彻实施。
河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王红芸、儿童福利处副处长赵月侠莅临现场指导工作,与参会儿童工作者们深入交流,从儿童公益的角度出发,共享行业相关的最新政策及资讯,提出工作方向指引和建议。
工作坊技术开源支持机构—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赵南竹、三一公益基金会能力支持项目官员乔可欣、伦理共创机构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臧婧也来到了现场,以观察者的角色参与小组讨论,并给出关于讨论过程及成果的建议与反馈。
0 1
工作坊过程回顾
工作坊开场,伙伴们通过1-3个关键词阐述自己从事孤困儿童救助工作的优势特质,并以此破冰来介绍自己。耐心、共情、真诚、同理、谦卑、尊重……伙伴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格特质写下了不同的关键词,并找到3-4个不认识的伙伴互相交换。
有位伙伴说,在交流的过程中,听到同伴讲了“谦卑”这个词语,让她有了新的工作视角。不同的组织形式由于工作方法的不同,在服务孤困儿童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不同特质倾向的工作方法,但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关于与儿童相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视角的冲击与思考。
随后,本次活动的倡导发起方,大有启行社工总干事高卉进行了简短的主题分享《为什么我们要提倡伦理》。
伦理是在求真的基础上,讨论具体决策与工作方法的“对不对”和“好不好”,“对不对”是伦理底线,“好不好”是伦理在当下的高标。慈善公益行业的存在,是为了发现社会问题,创建社会信任,倡导公共性,所以对于慈善而言,伦理并非是发展需求,更是工作基础,某种意义上,伦理正是公益的目的本身。
她援引工作坊前期共读材料《避免陷入儿童伦理困境,公益组织应该这样做》中的两段文字,阐述了为何需要和大家一起共创。
因为伦理发挥作用的方式是通过自律和倡导,所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有二,首先是从个体到组织发自内心的认可,其次是与实际工作场景具体结合的适用性。所以,需要与实践伙伴线下提炼和共创。
接下来,伙伴们写出了自己的孤困儿童服务过程中的困惑,并呈现为问题地图。有的伙伴从实际工作方法的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如“在陪伴中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卫生习惯),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才能不伤害孩子自尊心?”
有些伙伴则是从评估的角度思考项目的效果,如“对于心理陪伴等软性帮扶,如何进行过程监督或量化评价,避免无效帮扶?”
还有一些伙伴从机构决策的角度,有一些更深入的思考,如“捐赠人要求受助对象必须品学兼优该怎么处理?”……
大家在问题地图前驻足查看,或有共鸣,或感受到不同视角的思考冲击。
在孤困儿童服务的过程中,基金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爱心人士需要各自发挥组织优势,互相配合。在遇到问题时,需要更多组织间的沟通交流、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协作。
通过问题地图,伙伴们也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哪些问题是整体行业的困境,哪些问题是自己机构内部可以调整的部分,哪些属于方法层面,哪些属于战略决策层面的问题。
王红芸副处长强调伦理是慈善公益行业发展的基石
结合问题地图,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处王红芸副处长与伙伴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她强调:伦理是慈善公益行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儿童项目中因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更是如此。只有严守伦理底线,机构运行才能进入更加良性的循环,整个慈善事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期待本次工作坊能够成为大家后续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随后,工作坊主持人刘蕴仪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三个结合众多枢纽机构和一线机构实际经验的实景模拟案例,呈现出从机构战略定位、决策机制、捐赠服务、志愿者管理、工作方法等多种维度在内的综合问题。
随后在协作者徐琛的带领下,与会伙伴通过游戏分组竞争排名的方式,分配案例作为小组讨论材料。
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赵月侠副处长结合案例,为大家做了关于我省儿童相关福利政策及工作现状的分享,并呼吁大家多与政府部门的福利工作相结合,以政社共同体的方式推进协作,为困境儿童带来更多元良性,更优质持久的陪伴。
赵月侠副处长分享儿童福利政策落实情况
接下来是小组讨论环节。与会伙伴分为五组,分别就案例展开热烈讨论,并结合主办方提供的思考框架,进行问题拆解与分类,尝试给出伦理提升的解决推进方案。
分组反馈阶段,各小组深入解读案例,呈现小组对于问题的分析,及伦理提升方案,南都公益基金会、三一公益基金会及方德瑞信等共创支持方伙伴以观察者的视角给出回应,涵盖讨论过程、议事形式、伦理觉察、切入视角,具体方法的全方位反馈,让与会伙伴受益匪浅。
共创支持机构伙伴现场反馈
南都公益基金会的赵南竹结合入组观察,从小组讨论过程和议事形式方面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反馈建议。她建议大家可以在小组讨论开展之前,先确定好讨论规则、具体分工、整体流程、确定好宏观框架,再根据案例情况一一讨论、拆解问题、填充细节,这样小组讨论的效率会大大提升,目标产出也会更精准聚焦。
三一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乔可欣从工作坊技术开源支持机构的角度,对伙伴们在工作坊中的参与情况表达了肯定,认为大家在小组讨论中都非常积极,最后的成果产出也综合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与一线实际场景是可结合,可践行的。她表示很期待将工作坊这一方法用于更多培训、交流与共创场景,沉淀和提炼实践者的经验,为行业做出更多贡献。
伦理共创机构方德瑞信主任臧婧结合案例二,帮助大家重新梳理讨论思路。无论是志愿者、捐赠人还是服务对象,都属于机构的利益相关方,当三方的合作都出现涉及边界问题的困惑时,机构应当在自身伦理决策层面警觉并反思,而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臧婧老师的反馈直击问题本质,为在场伙伴们打开了新的工作思路。
0 2
伦理共创
结合问题困惑的交流、小组案例讨论过程等,与会伙伴们一起共创了五条孤困儿童服务伦理公约(详见下文),并通过签署的方式承诺在实践中共同履践实行。
从模糊感受到提炼规则,从个体自省到倡导周边,从小范围共识走向大面积共识,期待伙伴们能够带着共创达成的共识,回到孤困儿童工作实践场景,坚守、践行、完善和迭代。
0 3
伦理共识及联合签署
1.尊重儿童的个人意愿、人格尊严和发展规律,包容差异,放下评判。
2.切实保障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各项权利,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服务的首要标准和指导原则。
3.明确机构使命和愿景,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方案,有效执行并按时评估。
4.以儿童发展的真实需求为着眼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5.提升志愿者在儿童服务领域的理念、素质和能力,在志愿者介入服务前开展系统培训,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持续给予支持与督导。
签署单位公示
*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
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
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
河南省星联教育发展基金会
河南省女性社会组织服务指导中心
焦作市乐助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鲁山县爱家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鲁山县恒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南阳市馨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濮阳市仁爱青少年救助中心
濮阳市心灵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濮阳市元心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
新乡市榴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新密市楠寅社工服务中心
郑州华夏田先生志愿互助中心
郑州市金水区大有启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郑州市金水区雨之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郑州市上街区小雨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郑州市郑东新区童在蓝天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周口明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驻马店市春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0 3
致谢
工作坊技术开源支持机构
南都公益基金会&三一公益基金会
伦理共创合作机构
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
资助支持
博世中国慈善中心
场地支持
河南省星联教育发展基金会